×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思考:自行车圈十条惯性思维

作者?:?LMH

最近看国外的一个技术编辑写的文章,他思考了为什么现在自行车没有过去那么“具有创新性”,理由其实我们也能猜到,不外乎是UCI的限制、受众的固有观念、市场的反应等等老生常谈的原因。但我仔细品味了一下,觉得其中的“固有观念”大有深意,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我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今天就来聊聊我所了解的、一些比较常见的、也比较典型的——惯性思维。

相信会引起很多争议和讨论,但我坚信,良性的讨论是必要的,真理越辩越明。

惯性思维一:胎压越高气越足最好

这个观念很常见,尤其是在公路车这种轮胎比较细的车型上,人们动不动就追求气压110以上,让我感觉他们是想用自己的肉身来对抗这个世界的不平。

其实这个观念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比如在过去外胎规格还普遍停留在23C的时代,外胎、内胎的充气后气室容量没有现在这么大,所以打相对高的胎压可以避免因胎压不足造成的“蛇咬”,也可以减缓因内胎胶质问题、气嘴问题带来的慢撒气。如果你只跑路况良好的铺装路面,那你打相对高的胎压确实也能减少“一定”的滚阻,只不过,国内的路况大家有目共睹,动辄110起步的高胎压降低的滚阻和高胎压带来的不舒适相比还是“不值一提”,更何况,现在普遍都是25C甚至28C、32C宽度,我们完全没必要再固守着高胎压的陈旧观念。

那如何正确的选择胎压呢,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体重,了解平时骑行的路况,根据不同外胎品牌推荐的气压表格进行选择,并且要在夏季和冬季进行胎压的调整,这才是健康、科学、合理的胎压,这会给你带了更舒适、更高效、更安全的骑行感受。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在一家车店坐着休息,一个公路车车主爆胎来车店换胎,他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很多观念的改变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调,才能慢慢改变一些人,再由这一些人去慢慢改变更多的人。那个车主说的是:“老板,帮我打到130。”

惯性思维二:电子不如机械稳定

这个观念常见于变速器领域,由于三大厂Shimano、SRAM、Campagnolo都推出了电子变速套件,形成了各自完善且闭环的电子变速生态,但对应产品的价格仍十分高昂,并不是所有骑行爱好者都能轻易的“尝鲜”。

而一部分的保守“机械党”,可能并不全是因为价格问题,却还是抱着一种“电子没有纯机械稳定”的观点,其实老胡想说,电子变速和机械变速并不是二选一的单纯竞争关系,而更像是一种各有优势的互补关系。如果你喜欢自己鼓捣机械零件的快乐,那机械变速更适合你,如果你想体验手感均一稳定的新潮科技,那无疑电子变速更对你的胃口。但如果你硬要怀疑电子变速“更容易出故障”,而去否定电子变速,那你可能没经历过机械变速时不时就要重新微调的痛苦过程,也小看了21世纪电子产品的基本质量。

现阶段电子变速虽然价格稍高于同级别机械变速,但请相信我,抛开科技的“溢价”,电子变速在使用上也是稳定、高效的代表,物有所值。所以,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车友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和电变价格太高的矛盾,如果没办法让电变价格便宜下来,那就让我们多搞一点钱,祝大家都早日用上电变。

惯性思维三:公路碟刹不如夹器

在公路碟刹普及之初,不论是在高层还是坊间都有极大的阻力。神仙打架的事就不多提了,UCI三禁三出都快被骂秃噜皮了。在坊间也有相当大的反对声音,主要的反对观点不外乎碟刹额外增加重量、大集团摔车容易受伤、制动力足够没必要、维护保养更麻烦等等。

面对众说纷纭的语境,还是国际大厂更善于快刀斩乱麻,直接默契的先斩后奏,直接在供给侧进行改革,不少厂商甚至直接取消了夹器车型,只卖碟刹车。教育不了UCI还教育不了消费者?于是我们看到,碟刹公路车在这两年硬是给推广起来了。

针对是碟刹好还是夹器好的争论屡见不鲜,成为了各网络平台喜闻乐见的流量贴,但个人的认知总是会有偏差的,如果你只骑过传统夹器车,没体验过碟刹车,你当然很难想象不同车型的具体差异,光靠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有时候会造成信息茧房效应。你需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找到附近的车店试一试,虽然短暂试骑无法代替长期体验,但相信你会有更为客观的了解。

上一篇:《最强大脑》登峰联盟克服思维惯性 3:0拿下“珍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