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秦PLUS DM-I是否侵权本田IMMD?惯性思维未必正确

2021年最火的新能源汽车,莫过于比亚迪最新推出的秦PLUS DM-I,该款车型正式上市仅仅一周,官网意向购车活动参与人数就高达136万人,正式订单高达5万辆,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几乎完美的混动技术路线、热效率全球第一(43.04%)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以扁线电机为核心的优秀EHS电混系统,共同构成了秦PLUS DM-I的核心竞争力,让该款车型陡然站上新能源汽车舞台,在国产车一直弱势的背景下,看起来犹如梦幻一般。

2月份,比亚迪一份电话会议记录流出,谈到本田混动,文中说:2012年比亚迪和本田签了专利,本田当时的方案和DM1技术差不多,本田双电机并列,变速箱放在发动机和电机之间有个离合器,这会使成本增加,本田后来做了些改进设计,让电机电子直接集成在发动机之上。

雪球和知乎上都有相关文章,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解释。本田一代混动根本无力和丰田混动竞争,成本也很高,后来做了改进,找到最优路线。不过比亚迪已经注册了该路线的技术专利,并对本田提起诉讼。2012年,在广汽调解下,比亚迪和本田达成庭外和解,给本田签了专利授权,同意本田使用该技术路线专利。2013年,本田第二代混动IMMD终于在美国首发上市。

以上消息一经曝出,引起广泛热议,不少评论人发布文章或视频,就此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看了不少文章和视频,看完只有一个感觉,文章的字里行间和视频的言谈语气间充满了“不可能”、“不相信”之类的措辞。不过,有一点却是共识,秦PLUS DM-I和本田IMMD技术路线基本完全一样,不少人甚至质疑比亚迪秦PLUS DM-I抄袭本田IMMD混动。

左本田,右秦PLUS

笔者看到上述文章和视频,感觉挺悲哀。一是深切感受到中国人对本国企业技术能力的不自信,二是感觉到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知识欠缺,很多媒体人士也不例外。事实上,从法律角度讲,没有抄袭一说,只有是否专利侵权。

比亚迪汽车靠F3热销起家,然而众多媒体认为F3抄袭丰田花冠,给比亚迪冠以“山寨”之名,却从来没有人想过,丰田为什么不起诉比亚迪?在此,笔者给大家普及下专利知识。

按中国法律,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外观专利保护期10年,日本法律对外观专利的保护期是15年。丰田花冠,1966年下线,到1995年已经是第八代花冠(后来改为卡罗拉),而比亚迪F3则是2005年下线,无论从中、日专利法看,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就算外形完全和花冠一样,也合理合法,毕竟,专利过了保护期后就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无论谁都可以合法、合理地使用,就如无数车企使用了几十上百年的发动机,同样是人类公共财富,根本不涉及谁抄袭谁、谁山寨谁,都是合法、合理使用。

F3抄袭丰田花冠,透露出众多国人的无知,还把无知当有趣,用来诋毁中国企业,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回到正题,聊聊秦PLUS DM-I和本田IMMD谁抄袭谁。

一套混动技术,有无数专利,最核心的是技术路线专利,然后才是发动机专利、离合器专利、电机专利、减速器专利、电池专利等等大大小小的专利。

先来讨论最核心的混动技术路线专利。

上面说过,网络无论认为秦PLUS DM-I和本田IMMD谁抄袭谁,都有一个共识,秦PLUS DM-I和本田IMMD技术路线确实完全一致。然而,大多数现在的年轻媒体人并不知道,13年前的F3DM也是同样的技术。

从时间线来讲,F3DM是2008年量产上市,并在上市前注册专利,享有20年发明专利保护期,本田IMMD是2013年在美国首发上市,秦PLUS DM-I则是2021年上市。

依次是:F3DM、本田、秦PLUS

逻辑已经很清晰,秦PLUS DM-I使用的是F3DM的技术路线专利,本田IMMD肯定也是,截止今天,该路线仍然在20年发明专利保护期内,本田如果没有得到比亚迪授权,根本绕不开专利。而且比亚迪电话会议也没有必要作假,该授权之前未公开,肯定是牵涉到双方的保密协议,不过,保密协议也会有时间限制,现在,应该已经过了保密期。

发动机专利、离合器专利、电机专利、发电机专利、减速器专利、电池专利

上一篇:惯性降价后再上调价格,特斯拉真的在割韭菜吗
下一篇:没有了